kok平台app下载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kok平台app下载 > 新闻动态 >

建筑企业集中注销资质,是行业遇冷还是监管升级?

发布日期:2025-10-12 09:54    点击次数:85

  

近日,北京市建委发布一则:关于注销建筑业企业资质的通报!

今年以来,北京市建委已经发布:建筑企业申请资质注销的通报!小编也打开名单看了一下,申请注销的资质有劳务资质不分等级、总包二级、专包二级等低等级资质(目前三级取消、二级资质已经是施工资质的最低等级了)!也不乏个别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申请注销!

其实不止北京,各地每天都有建筑企业上演申请资质注销,比如天津,9月初就公布了一批建筑企业主动申请注销企业资质和资质证书作废的公告!

展开剩余57%

企业资质证书作废,通常是因资质证书到期后未申请延期而自然失效。然后主管部门发布通报!

不过以往建筑企业主动申请注销资质的情况还是较少的额,像如今这般批量注销的现象并不常见,这究竟是行业遇冷所致,还是监管趋严的结果?

近两年,建筑资质行业电子化监管持续升级,尤其是今年住建部“四库一平台”新增了“动态核查”模块后,对其住建部审批的施工一级、设计、监理、勘察甲级等资质更是实现了自动监管——只要注册人员数量不满足资质标准要求,系统就会直接标注“资质异常”,标准资质异常后,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也将被集中公示!

全国各地的地方主管部门也迅速响应这一政策,各地省级平台的“动态核查”模块陆续上线。这一举措直接精准击中了行业痛点,使得那些空壳企业、僵尸企业,以及实力薄弱却持有多项资质的建筑企业,因无法满足人员配备要求,而被平台发出“预警”通知。若在规定期限内未能完成整改,资质就会被标注“异常”甚至直接撤销,这无疑在倒逼企业严格按照资质标准规范自身运营。

“资质异常”对建筑企业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不仅会阻碍后续的资质申报,更会直接影响招投标资格,导致企业无法承揽新项目。此前就有企业因资质被标注异常,即便成功入围也惨遭废标,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全部付诸东流。

对于企业而言,与其被动的等待核查和注销,不如主动出击。一方面,应及时梳理现有的资质和实际经营的所需要的,注销不必要的“冗余资质”,集中资源维护核心业务所需资质;

另一方面,要建立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注册人员数量和专业始终符合资质标准要求,避免因人员问题触发监管预警。只有主动适应监管要求,才能在行业规范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避免被市场和政策双重淘汰。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评论区

留言讨论

发布于:河南省

Powered by kok平台app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